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

掌握4-6個月副食品黃金期其實很簡單


在製作副食品這段期間,閱讀很多書籍和資訊,也和各個年齡層的婆婆媽媽聊聊,發現製作副食品有很多流派,且醫學上的觀點也有轉變(例1:以前認為1歲以前只可吃蛋黃,不可吃蛋白;但現在認為4個月起就可吃全蛋了。例2:以前認為易引發過敏食物不要太早給,但現在認為太晚給不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,反而還可能增加),最後我没採任一流派,而是選擇自己覺得心安,高興,且方便準備的方式。


從小籠包4個月起到今天,共做了七七四十九天(這是一個練功的概念,哈哈哈),和大家分享我的小小心得。

我做副食品的方式是這樣子(其實做法真的很簡單,只是我比較囉唆而已):

1.少量多樣化


在寶寶4~6個月吃副食品時,主要是在學習吞嚥和試敏。所以我不會特別為寶寶準備特定的食材,而是拿我平常買的新鮮、天然的當令食材,取一點來做副食品。

澱粉、纖維質、蛋白質食物都可;高敏、低敏食物都可(除1歲以前避免吃蜂蜜之外,沒有食物是不能給寶寶吃的),媽媽高興就好。

2.單一或多樣食材都可


據説好好把握副食品階段,讓寶寶多嚐不同食材,將來比較不會偏食,所以我一、兩天就換不同食材來做副食品。且每餐的副食品,可能是單一食材,也可能是多種食材,媽媽高興就好。

3.多種口感都給


液狀、泥狀、糊狀、固體都試試,讓寶寶嘗試不同口感。有的寶寶液狀、泥狀、糊狀都不愛,就是只愛吃固體食物,不試試怎麼會知道呢?

4.輕鬆準備就好


餵奶、換尿布、洗屁屁、洗澡、哄睡、陪玩、説故事、安撫、洗衣服、煮飯、打掃等,幾乎佔據整天的時間,所以一定要輕鬆準備才可以持續。

我幾乎每天現做副食品(有時份量做太多時,會將多的裝到保羅瓶,放進冰箱冷藏,隔天再將保羅瓶放進溫奶器加熱,就可直接餵寶寶了)。

將食材煮熟後(水果不用煮),加一點室溫開水(熱的食材+室溫開水,打出來的副食品正好是適合餵食的溫度。因為有農藥殘留的疑慮,所以燙蔬菜的水不要拿來用),用攪拌棒打一下即可(有些食材不用打,例如:香蕉、酪梨, 直接用湯匙刮一刮就可以了)。

每天看著食材變化成不同態樣,我覺得好美;餵寶寶前,自己先嚐一口,和寶寶一起品嚐食材的原味很美好(對於寶寶吃的食物,我一向很好奇,連寶寶喝的母奶我也有嚐過,甜甜的,很好喝耶。基於「好康道相報」,我也有邀拔辣一起喝,但他堅決不要,為什麼呢?)。

5.觀察寶寶


觀察寶寶吃副食品的反應。一開始有頂舌反應是正常的,因為寶寶的吞嚥能力還沒成熟,且還不習慣這種進食方式。但別氣餒,吃東西是本能,多試幾次,寶寶就會了。

一旦寶寶的頂舌反應消失時,副食品會吃得津津有味,可開始給他吃各種山珍海味,這時候媽媽會變得超有成就感der~

如果某種食物只吃一兩口,寶寶就馬上出現過敏跡象,此食物先暫停兩週,之後把量減半再試一次。如果連續兩次都失敗,就等寶寶1歲以後再試。

6.不要用大人的思惟思考


各種風味的食材都給,別想說蔬菜苦苦的寶寶會不喜歡。別忘了,任何食材的風味,對寶寶來說都很新奇,任他探索吧。


小籠包目前吃過的食材有白米、糙米、地瓜葉、綠花椰菜、紅蘿蔔、高麗菜、南瓜、青江菜、空心菜、洋葱、玉米筍、皇宮菜、枸杞、黑木耳、洋蔥、吻仔魚、莧菜、蘋果、地瓜、香瓜、香蕉、櫛瓜、酪梨、秋葵、百香果。


我始終認為,要讓寶寶吃什麼副食品都可以,媽媽高興就好。因為媽媽快樂,寶寶才會快樂,全家才會和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